湿地动态丨长嘴鹬现身草湖国家湿地公园
近日,草湖国家湿地公园监测人员首次拍摄到亚洲罕见鸟类长嘴鹬现身草湖,共10余只。今年,草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恢复建设项目稳步推进,为保障生态良好运行助力。虽因施工影响今年监测到的鸟类总数较少,但仍有黑鹳、白鹭、苍鹭、鸬鹚、灰雁、赤麻鸭、赤嘴潜鸭、白骨顶鸡、凤头䴙鹈、黑翅长脚鹬、燕鸥等鸟类在此繁衍栖息。
长嘴鹬俗名为长嘴半蹼鹬,属鸻(héng)形目半蹼鹬属鹬科。主要生活在在北美洲北部,是亚洲较为罕见的鸟种。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长嘴鹬夏季上体暗红褐色,具淡色和棕色羽缘,眉纹白色。上体多黑褐色杂斑。头、颈、胸锈红色,多暗褐色斑。飞行时肩背部有很显著的白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密布黑白相间的横纹。腿呈淡绿色。冬羽暗灰色,前颈和胸较灰,微具斑点,腹纯白色,尾羽具白色横斑。幼鸟头、颈灰色,翕、肩暗褐色,具窄的暗栗色羽缘,胸缀有皮黄色。

长嘴鹬夏季主要栖息于北极冻原和冻原森林地带的沼泽湿地;迁徙和越冬期间主要栖息于沿海海岸及其附近沼泽地带,偶然出现于沿海地区或内陆沼泽。

长嘴鹬的繁殖期为6-8月。巢多置于突出的土堆上。每窝通常产卵4枚。雌雄轮流孵卵,但以雌鸟为主,雄鸟多在巢附近警戒。雄鸟常常在入侵者快到巢附近时突然从巢中飞出,在入侵者头上来回飞翔鸣叫,直至入侵者离开。孵化期约20天。雌鸟通常先离开繁殖地,雏鸟由雄鸟带领和照看。

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喜欢在小水塘、沼泽边和潮涧地带活动、觅食。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蠕虫、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啄食小鱼或蛙。觅食时常常把嘴深深插入泥中。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